+

 

 

 
 
文獻專區
首頁>文獻專區>文獻專區
 
  我國海童軍初史(二) 2013-06-07
 

轟動航海界的「片舟渡重洋」

    19256月集美高級水產航海部第二組海童子軍駕駛僅31噸的小型汽油發動機船「集美一號」,由集美開赴上海,航線達二千里,後又在江浙沿海實習達5個月之久。航海界對此「片舟渡重洋」,讚美不止,評價他們「殊為破天荒之航海家」。師生們親自駕駛進行長途航海實習自此開始。這也是對辦學五年來學生得智體諸方面和海童子軍訓練的一次總檢閱。

    此次遠航實習,一方面為航海、駕駛、漁撈、漁具等見習,另一方面兼為海童子軍行動。該船由實習指導教師兼船長張君一和海童子軍總教練顧拯來率領,有船務員2人(呂汝珍、林循鑑兩人均為水產科第一組留校畢業生),第二組學生12人,加上司機3人,廚工2人,共21人。

出發前,高級水產航海部主任馮立民舉行茶話會,「以耐勞、勇敢、服從三種精神相勉」。集美學校校長葉淵致訓詞:「此次遠航實習,至為重要,不特諸生之學問上、經驗上有密切之關係,而本校之校譽,亦系諸生之一舉一動中。」

6月1下午3時,葉淵、馮立民和其他各部主任茂與親送師生們至龍王宮碼頭上船。21名師生滿懷豪情壯志,駕駛小舟迎戰大風大浪。有的同學雖暈船,但仍堅持輪流操舵,或測算海圖,或眺覽海色。從62日駛進台灣海峽始,就遇上大霧。63日早晨駛至牛山島東側時,凡至十碼外不辨物體。1150分,霧色正濃,忽聞氣笛一聲自霧中來,「集美一號」遂鳴笛向之表示航線。一會,「香港丸」大輪船即出現在「集美一號」船首一直線上約距百碼之外。霧天兩船對開,是很危險的,因各以霧濃,來不及從早辨清氣笛的方向。在這危急關頭,「集美一號」急引左避之,然兩船相距,不過50碼。「香港丸」上的人均停立甲板上俯視,見「集美一號」這麼小的船竟敢走此大型輪船的航線,無不十分驚奇。

65日夜10時許,「集美一號」駛抵舟山群島中的長塗港。左右介大小長塗二島,寬僅二百碼,島高百尺,岸邊岩石,森然駭人。而「集美一號」的右舷,距岸不過20碼。時复大霧迷濛,夜色慘淡,港中漁舟,密如聚蟻,處處使航行者處於困難地步。但張君一則指揮操舵,措置裕如,使「集美一號」安全駛入港內停泊。

水警巡艦上船查詢,該艦長對「集美一號」以「片舟渡重洋」,讚美不止。6日,「集美一號」又泊馬蹟山一夜,7日下午3時半,入黃浦江,停泊吳淞。

這次遠航,計自62日上午8時由廈門出發,7日下午3時半抵吳淞,途中泊長塗港計12小時15分,泊馬蹟山計13小時,航行時間共102小時又15分鐘。

下面,我們摘錄幾段當時上海各界歡迎「集美一號」抵滬的隆重場面的報導,足以說明這次遠航實習在社會各界中引起多大的轟動。

9日下午一時半,「集美一號」啟碇,溯黃浦江而上,當時同學們均穿制服,遇各國軍艦,均升旗為禮。一時江中來往船舶,均極注目,各國軍艦多以望遠鏡窺探,且有攝影者。

三時許,抵大通碼頭,時碼頭上各界人士,極形擁擠,爆竹之聲,接續不絕,旌旗飄搖,各呈標識。蓋滬上各界,預聞消息,抵滬歡迎也。船纜既結,歡迎人士,爭先下船,前後甲板,幾無隙地,令人忙於招待。

蓋當時在船上者,最少當在二百人以上,至原吃水線,沒入一英尺許。當時上海青年會代表克樂愷,美國航海青年會代表李啟潘,江蘇童子軍聯合會代表章君,上海童子軍聯合會代表汪英超,及各團體代表陳廷楨,朱了洲,陸禮華,俞元爵,藩競民,顧連蓀等數十人,在埠歡迎,

10日上午10時,江蘇省教育會、上海教育局、江蘇童子軍聯合會、上海救火聯合會、南市保衛團、上海童子軍聯合會、上海公共體育場、東亞體育專門學校、兩江女子體育師範、華東體體育專門學校等十一個團體,聯合在上海公共體育場召開歡迎會。

臨時加入的團體有:上海閩南商學會,交通部海洋大學,留雲學校、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浙江童子軍聯合會等,還有黃炎培的代表楊衛玉等,到會者六百餘人,由江蘇省教育會代表沈信卿任主席。首由主席致歡迎詞,次由顧拯來教練、張君一船長報告此行之經過,繼由章君疇、沈同一、穆抒齊、楊衛玉諸君演說,對於輕舟遠航,均致欽慕之辭。

章君說:「此次集美海童子軍練習長途駕駛,以片舟渡重洋,平安抵滬,極可欽羨。中國童子軍之創辦,已在十年以上,海童子軍則尚付闕如,今集美能首先倡辦,實為空前事業。且其計劃規模,均極宏偉,此吾人之所極為欽佩者。今日國家到如此地步,國人海事知識之缺乏,實為一大原因。故欲國家強盛,非使國人熟嫻海事不為功。諸君此來,一方可使國人注意海事之重要,一方可促進江蘇童子軍事業之進行,或許影響全國,此尤吾人所最為希望者。且自滬案發生後,本埠充滿憂悶憤激之空氣,今日得見諸君蓬蓬勃勃之精神,心中安慰不少。」

沈同一先生說:「諸君以一葉扁舟,遠涉大洋,其勇敢之精神,實為吾人所嘆服。但行事亦在其人之有把握與否為推測,吾人見彼海童子軍遠涉海洋為冒險,其實諸隊員及張船長等均系明識謹慎之士,當然不為倖然一試。蓋早有成竹在胸,不過加以勇敢精神耳。」

    穆抒齊先生說:「夫中國之有海童子軍,開始倡辦於集美學校。此次遠涉重洋,尤為我國童子軍界開辟一個新紀元,同仁得觀盛舉,曷勝榮幸而欽佩。願君等此行,吾希望在我江蘇省散播無限種子,一旦萌芽成秧,以收同樣之果,將來推廣全國,以收最後之效。」

楊衛玉先生說:「當此滬案(註一:指「五卅」大慘案)發生,強權侵凌之時,海童子軍適於此時蒞臨,亦吾人以勇敢冒險強毅之精神,真可謂吾人極好之模範。」

    駕駛「集美一號」的師生們所到之處,備受各界歡迎,不少團體還贈送刻有「乘風破浪」四字的銀盾一座;江蘇第三師範附屬小學和無錫童子軍團第一團合贈紅绸旗一面,上題「乘長風破萬里浪」;薛噓雲贈錦旗一面,上題「乘風破浪」。松江童子軍總教練龔遇朔、江蘇農村分校、寶山縣童子軍聯合會、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均贈送裝有祝詞的鏡框。楊柳橋贈詩一律,並有小序:中華民國十四年六月九日,集美童子海隊,駕片舟,渡東海來滬,適五卅潮正劇,以一律詠之,頌其成功,且志感焉!【國難方殷患未休,來從滄海放孤舟。飄搖不省橫流急,淬勵誠當破浪浮。如此山河憑擊楫,者番風雨渡荒陬。虞淵應是凜深戒,為問黃裔動愾否】。

    隨後,第二組學生按原定實習計劃,到江浙海面進行航海與漁撈等實習,並分別上「海鷹」、「福海」、「富海」三漁輪中見習,前後近五個月。通過艱苦的實習鍛鍊,學生們不但學習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與技能,而且克服了暈船現象,適應了海上生活。

    離開上海前的1024日,師生們特地謁見日前到滬的二校主陳敬賢(陳嘉庚的胞弟,對創辦集美學校也做出很大貢獻。集美學校師生們都尊敬地稱他為二校主)。陳敬賢語重心長地對師生們說:「諸生此次來滬,備蒙各界歡迎,私心甚慰。但吾人受人歡迎,益當努力自愛,庶不負歡迎者之盛意。且歡迎是一時的,切不可因此自滿。此後需繼續努力學問,以求有所貢獻於社會,庶人始終受人歡迎也。再諸君此次孤舟遠航,歷程二千里,鄙人亦知諸生備嘗艱苦,但諸生當知艱苦系快樂之代價。古來 賢豪傑之豐功偉烈,大半從艱苦中得來。吾人立身處世,學問經驗,蓋無一不由勤苦而得,故勤勞耐苦者,立身之基也。,曩閱報章,謂美國現沒有海上大學,以輪船為校舍,以海洋為試驗場,學問與經驗並重,益甚深也。」

    10月30「集美一號」凱旋而歸,安抵集美。葉淵和馮立民招待師生們茶敘。馮立民首先祝賀諸生實習成功,繼又提出希望。他說:「凡人做事,需有把握,方可稱為勇敢,否則為冒險。勇敢必底於成,冒險或歸失敗。比如集美號,此次來往滬廈,實為勇敢,而非冒險。蓋張君一先生,事前有確切之把握,始克臻此。此諸生所不可不知者也,諸生此次航赴蘇浙,受蘇浙人士熱烈之歡迎,須知此種歡迎聲中,夾有至大至重之責任,加於諸生肩上。」

    對這次遠航實習,同學们都極為重視和認真,每日都寫實習日記。「集美周刊」還連載葉經華、巫忠遠、陳維風等人寫的「第二組學生江浙沿海實習日記」,後又匯編成冊。

    19275月,航海教師王喻甫(江蘇崇明人)又帶領第四組全體學生以及第三組畢業生葉慶龍、葉澄源等人又駕駛「集美一號」再次航行至上海、南京。同年八月王喻甫又帶領同學们上「同德」貨輪(該輪載重八千噸,為當時最大貨輪之ㄧ)。由上海至大連往返實習。這一次是同學们第一次上大商船進行實習。

註一:五卅慘案,又稱為青滬慘案、五卅大屠殺,為1925青島上海等地工人遊行抗議日本棉紗廠非法開除及毆打工人所引發的流血鎮壓事件。


文末感謝:

廈門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張殿亮 處長

廈門市青年聯合會 黃鶴麟 副主席、林煒 執行秘書長

廈門市青年兩岸交流協會 馬製薔 會長

廈門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葉光煌 院長 暨學院黨書記、師長、參加交流同學們

協助安排、熱心接待及資料收集提供等繁瑣工作。

關於童軍會 | 最新消息 | 活動集錦 | 留言版 | 檔案下載 | 相關連結 | 聯絡我們 |首頁

地址:嘉義市中山路199號3樓(教育處) 聯絡電話:05-2285823轉265

最佳瀏覽建議使用IE8.0以上、Firefox、Chrome,螢幕瀏覽器解析度1024*768  網頁設計宇迅科技 

撿骨 撿骨師 中醫減肥 中醫減重 埋線減肥 嘉義美食 嘉義小吃 桃城美食 黃色小鴨 國內旅遊 上格珠寶 高雄婚紗 網頁設計